1970-01-01
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 元宵佳节,万家灯火,团圆喜庆的氛围依旧浓厚。吃元宵、赏花灯、猜灯谜……这些传统习俗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。
然而,一些看似热闹的年俗背后,却可能隐藏着健康隐患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这些年俗误区,看看你中招了吗?
误区一:饺子里包硬币,吃到来年发大财?
饺子里藏硬币,不论是财富的象征,还是一口咬中的意外惊喜,都给新春佳节的餐桌平添了一丝欢乐的气氛。
但硬币作为流通货币,经过无数人的手,表面可能携带大量细菌、病毒,甚至寄生虫卵。即使高温煮过,也难以完全杀灭,可能引发肠胃炎,出现腹痛、腹泻、呕吐等症状。此外,每年春节因为「饺子里包硬币」引起的窒息、消化道损伤的急诊案例不在少数。
建议: 想要讨个好彩头,可以用干净的糖果、去核的红枣、花生等代替硬币,既寓意美好,又安全健康。
误区二:元宵佳节吃药,来年整年病恹恹?
老一辈的人总说,过节不吃药,吃药不吉利。事实上节日期间,饮食油腻、作息紊乱,更容易诱发慢性病急性发作或感染性疾病。
尤其对于高血压/高血糖患者,擅自停用降压药、降糖药,可能导致血压骤升或血糖失控,诱发心脑血管意外,引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。 对于感染性疾病,如甲流患者,当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时,不及时治疗可能加重病情,甚至引发肺炎等严重后果。
建议:无论何时,健康都是第一位的。如果身体不适,应及时就医,遵医嘱服药,切勿因迷信延误治疗。
误区三:不用公筷更亲密,团团圆圆一家亲?
长假免不了要聚餐,总有人会说不用公筷,互相夹菜才显得关系亲密、感情好。
但不分餐,在疾病面前就是裸奔。细菌交叉感染的风险在大家你来我往的夹菜过程中「步步升高」。手足口病病毒、肠道病毒、幽门螺杆菌��,以及感冒、流感等呼吸道疾病,都能通过共用餐具传播。
建议: 使用公筷公勺提升餐桌卫生,不仅是对自己健康的保护,也是对家人爱的表达。养成使用公筷的习惯,让团圆更健康。
误区四:大鱼大肉才够味,元宵佳节要尽兴?
亲朋好友相聚,自然是美味佳肴不可少,各种丰富的菜品、饮品,一不注意就吃多了。
平日的饮食节制,在这段时间里一次次被打破,大鱼大肉、大吃大喝后,很可能导致消化不良、腹胀、腹痛,甚至诱发急性胰腺炎。此外运动量少,短时间内摄入过多热量,容易导致肥胖。
建议: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如全谷物、杂豆类、蔬菜水果等,也可以适当补充益生元和益生菌,促进肠道蠕动,维持消化健康。对于假期饮酒量大增的人来说,可选用护肝类的药品,为身体提供额外的支持。
欢度元宵佳节,健康从这里起航。骁柔健康互联网医院为您提供便捷的在线问诊服务,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专业医生健康指导。无论是饮食健康、疾病预防,还是用药咨询,我们都能为您提供贴心服务,让我们共同迎接一个健康、快乐的新年。